您的位置: 首页 >信息公开>业务工作>文化交流>详细内容

汀州伊面 ,方便面之祖

发布时间:2016-03-01 信息来源:健康养生网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  福建汀州府的伊秉绶(1754-1815)是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进士,著名的书画家。他在广东惠州、江苏扬州任知府时,为官清廉,政绩优良。扬州百姓为他塑像奉祀于“三贤祠”。
  其隶书自出机杼,雅拙朴茂,奔放不羁,有汉简风韵和清人意趣。据说乾隆建成“承恩殿”,下诏群臣书写匾额。乾隆最终选中了伊秉绶书写的隶书。从此,伊秉绶清雅古朴的隶书名扬四海,有“一两金子一个字”的传说。
  伊秉绶曾两次任扬州知府,任职期间,特别喜欢结交名人雅士,尤其喜欢与文人墨客宴游唱和。对来访的客人,不论亲疏远近,只要谈得来、投脾气的,他一律设宴款待,有时一场宴席未散,又有客人登门来访,不管来客多少,都要重新摆宴席。因此,伊府常是一席接一席,厨师要不停地买菜做饭,疲于奔命,叫苦不迭。每天长时间设宴陪客,也让伊秉绶感到力不从心。
  为了既方便又不失体面地招待好客人,经过思考和实践,伊秉绶让厨师用鸡蛋加水和面,擀成面条,卷曲成一个个小团,然后放在花生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收藏好。食用时放在碗里,放好佐料、蔬菜等,再用滚烫的鸡汤一冲,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了,用它来招待过了用膳时间的客人或零星散客,非常方便,客人发现面条爽滑香口,与众不同,也皆大欢喜。很快,这种制作面条的方法传了出去,街坊百姓食后,普遍认为既方便又快捷,故家家户户都模仿着做,成为一种流行小吃,因为这种面是伊秉绶发明的,因此叫做“伊面”。又因为当时伊秉绶故乡——闽西宁化县隶属汀州府下辖8县之一,伊公书法落款均为“汀州伊秉绶”,因此在广州、扬州菜馆,这种鸡蛋面叫做“汀州伊面”,相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。
  “汀州伊面”是将蛋面用油炸后储存,吃时以汤煨制,是如今众人皆知的方便面(速食面)的祖先。据说现代方便面之父——日籍华人吴百福(安藤百福),就曾受到启发,借鉴了尹秉绶在面粉中加鸡蛋的做法,于1958年8月,率先在大阪成立“日清食品会社”(日清工厂),推出在面粉里加动物骨髓等营养物质的“鸡丝速食面”(后叫生力面)。它一问世,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,席卷东瀛,震惊全球,订单源源而来,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,赚了个盆满钵满。时至今日,一些厂家仍把生产出来的方便面称为“伊面”,如“三鲜伊面”,“牛肉伊面”,“鸡味伊面”。
  要想把“汀州伊面”制好,必须选用上等精面做主料,每斤精面配4两鸡蛋和适量猪油,将面粉揉搓到筋度均匀才制面条。煮面时火力要猛,水要沸腾,面条刚熟即捞起,过冷后再炸,炸面时要掌握火候,一锅只能炸一团。这样炸出来的“伊面”体积特别大,面条粗短,外型美观,松化洁白,爽滑香口。
  煮食“伊面”时要讲究方法,把熬好的高汤(或鸡汤)去渣,然后用中火煮到95℃(汤的温度切勿达到沸点)时投入“伊面”,浸煮十分钟后便可捞出。浸煮时间不可太久,否则面条会因吸汤过多而松散。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,增加适量配料,如韭菜、鱼露、虾米或各式酱料。喜欢吃甜食的也可煮成“甜奶伊面”。
  1987年,广州出现了“彩色伊面”,可用它在碟中拼成图案上席。它是用红萝卜汁、菠菜汁、橙汁分别制成红色、绿色和金黄色的“伊面”,更受食客喜爱。
  “伊面”这道美食和伊秉绶“拙朴为本,自出机杼”的崭新书风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作为清代的大书法家,居然能在中国近代饮食史上掀起这么大的波澜,这大概是他本人所始料不及的吧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