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信息公开>业务工作>接待礼仪>详细内容

宗教礼仪常识——佛教

发布时间:2010-08-17 信息来源:市政府接待处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  南  方

  宗教是一种经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。它不仅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,而且至今还广泛影响着许多地区、民族和国家的社会生活。宗教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。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等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。

  一、佛教起源

  佛教是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神至尊教,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。创始人释迦牟尼,姓乔答摩,名悉达多。释迦牟尼是其门徒对他的尊称,意为“释迦族的圣人”。释迦牟尼的家乡是古印度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)。父亲净饭王是该国的国王,其母是摩耶夫人。

  佛教初起时反对婆罗门教的纲领和实践,以独特的四谛、八正道等教义解释人生和世界的问题。它在印度本土获得了巨大发展,公元前3世纪被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奉为国教,并传播到印度邻近地区很多国家。公元1世纪前后,印度佛教中出现在大乘佛教,以通俗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佛教教义。7至8世纪后,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印度教混合而形成密教。13世纪初,由于外来势力的沉重打击及内部腐败等原因,佛教终于在印度本土消失。19世纪末,稍有复兴;20世纪4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发展。目前佛教广泛流行于中国、日本、东南亚地区。

  佛教传入我国,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
  二、佛教教义

  佛教典籍丛书为《大藏经》。佛教基本教义主要包括缘起说(“十二因缘”)、四谛、八正道、三法印等。

  1.缘起说(“十二因缘”)

  佛教缘起说即十二因缘,也叫十二有支、十二缘起。原出《阿含经典》包括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(六入)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十二因缘及其结构,是佛教的基本理论,为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恼的缘起而设立。依佛教分位缘起说,过去世无始的烦恼,叫做无明。依过去世烦恼而作善恶行业,叫做行。无明和行,称为过去二因。从识到受称为现在五果。爱、取、有,则为现在的三因。生和老死称为未来二果。合称即所谓“三世两重因果”。佛教认为,区别佛教与众生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懂得和掌握缘起说的原则。违因缘,则一切皆违;悟因缘,则一切皆悟。

  2.四谛和八正道

  佛教用缘起说观察人生,便得出四谛和八正道。谛,即真理之意。四谛,亦称四圣谛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,为佛教教义的总纲。

  苦谛,认为世俗世界本性都是苦。集谛,揭示苦的原因。灭谛,指苦的寂灭,即佛教徒追求的最终归宿或理想境界。道谛,指实现佛教理想的手段和方法。

  八正道则把解脱的道路或消灭苦难的办法具体化,要求佛教徒的一言一行要都符合佛教的规范。八正道是:正见(正确的理解);正思(正确的思考);正语(正确的言论);正业(正确的行动);正命(正当的生活);正精进(努力学习和修行);正念(正确的意念);正定(集中精力、专心致志)。

  3.三法印

  三法印指的是衡量佛教教理是否纯正的三条标准,即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“诸法无常”的意思是说,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永恒的,而是生灭变化的;“诸法无我”讲世间一切现象归结为由种种因缘凑合而成;“涅槃寂静”是指解脱、超脱,即涅槃方法,要求破除欲望,如贪心、憎恨心、痴心等。

  三、佛教礼仪

  1.称谓

  佛教在各国的教制、教职不尽相同,称谓也不完全一致。如泰国有僧王,但别国则不设。在我国寺院中主要负责人称“方丈”即“主持”,负责内部事务的称“监院”,负责对外联络的称“知客”,均可尊称为“长老”、“高僧”、“大师”、“法师”。

  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称“比丘”,简称“僧”,俗称“和尚”;出家的女性称“比丘尼”,简称“尼”,俗称“尼姑”。凡出家的佛教徒必须剃除须发,披上袈裟,称为“披剃”。

  2.合十

  合十或称合掌,这是佛教徒之间或与他人见面时行的一种礼。合十时双手手心相对并扰,手指朝上。置于胸前,口中念道“阿弥陀佛”,以示敬意。

  3.顶礼

  顶礼是向佛、菩萨或上座行的礼。也称“五体(两肘、两膝和头)投地”,为佛教最高礼节。其程序也先立正合掌,然后右手撩衣,接着膝着地,两肘着地,头着地。最后两手掌翻上承尊者之足。礼毕,起顶头,收两肘,收两膝,起立。

  四、佛教节日

  1.佛诞节

  又称浴佛节、泼水节或花节。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节日。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定此节日为夏历四月初八日。佛教徒根据佛祖出生时“龙喷香雨浴佛身”的传说,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法会,用香水淋撒佛像。东南亚各国和我国西南傣族地区在这一天相互泼水祝福。

  2.成道节

 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曾修苦行多年,后来他发现苦行并非达到解脱之路,于是弃而至菩提伽耶,在一棵菩提树下沉思,于夏历12月8日这天彻悟成道。我国汉族地区佛教徒每逢这一天要煮食腊八粥,后演变为汉族习惯。

  3.涅槃节

  是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,一般过夏历2月15。这一天佛教寺院一般要举行涅槃法会,诵《遗教经》等。

  4.世界佛佗日

  又称“维莎迦节”,时间在五月中的月圆日,这是把佛的诞生、成道、涅槃合并在一起的节日。节日中,一些佛教盛行的国家要举行全国性的大规模庆祝活动。

  五、佛教禁忌

  佛教有一套戒律约束信徒。入教后的在家居士要遵守“五戒”,即不杀生,不盗窃,不邪淫,不饮酒,不妄语。居士每年在一定时期里,要到寺庙去接受八种“戒律”,称为“八关”,即五戒之外加上不坐高广华丽之床;不装饰、打扮及观听歌舞;不食非时食(即正午过后不吃饭),前七项为戒,后一项为斋。此外,僧尼均不能结婚。

分享到: